伊斯兰教 什叶派
祈求安拉赐福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后裔

بسم الله الرحمن الرحیم اللّهُمَّ كُنْ لِوَلِيِّكَ الْحُجَّةِ بْنِ الْحَسَنِ صَلَواتُكَ عَلَيْهِ وَعَلى آبائِهِ في هذِهِ السّاعَةِ وَفي كُلِّ ساعَةٍ وَلِيّاً وَحافِظاً وَقائِدا ‏وَناصِراً وَدَليلاً وَعَيْناً حَتّى تُسْكِنَهُ أَرْضَك َطَوْعاً وَتُمَتِّعَهُ فيها طَويلاً



(1) 摇晃的尖塔:

伊朗每周的休息日是星期五,所以要参观必须选择周五以外的时间。今天要去的地方特别多,大家起得比较早,一大早来到了摇晃的尖塔(Manar Jomban.Shaking minarets)直接叫名字的话是“琼班塔”,其实这是一个伊斯兰教神秘僧侣Abu Abdollah的陵墓。景点很小,逛一圈只需要几分钟,但是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搞清楚这尖塔是怎么摇晃的。过去,游客可以直接登上尖塔摇晃,只需要摇晃其中的一个塔,另外一个就会跟着晃动。现在他们大概是担心没有节制的摇晃,会把塔摇倒了吧,只每隔一个小时让一位工作人员上去摇。我们虽然起了大早,可是刚好过了正点,所以还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等到下一次摇晃。

随着时间慢慢接近正点,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关于这个尖塔为什么会摇晃,有一说法说是因为设计的缺失,还有一说是建材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摇晃的时候,两个尖塔一起晃动,塔顶的铃铛也会跟着叮当作响,十分热闹。我们这些看客,只是为那个摇塔的人流出一身冷汗,摇晃的幅度也真够大的,居然能600年而不倒。


(2)       亚美尼亚教堂—Vank Cathedral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土耳其人屠杀亚美尼亚人纪念馆。亚美尼亚是古老的曾经强盛的国家,后来被并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战期间,亚美尼亚人错估了俄国人的野心,选择加入俄罗斯阵线,希望与俄并肩对抗土耳其,争取独立建国的机会。土耳其愤而将其驱离,而俄国没有伸出援手,大批亚美尼亚人被迫出走。




这便是旺克大教堂了,公园3世纪,波斯阿萨西斯王朝(Arshak,安息王朝)晚期,王室的一支被分封到亚美尼亚,当后来安息被萨桑王朝推翻时,阿萨西斯家族的两个遗孤逃到了亚美尼亚,据说他们在那里一直统治到五世纪。传说中一位遗孤后来回到波斯的萨桑王朝,而另一位去了拜占庭,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皈依了基督教,据说他就是亚美尼亚东正教的开山大主教格里高利(St.Gregory)。

更进一步的说法是:因为萨法维王朝时代,修建了许多大型清真寺,如伊玛目广场清真寺等,而亚美尼亚人以能工巧匠著称,于是从亚美尼亚调集了大量能工巧匠来修城,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亚美尼亚社区。伊斯发汗现在大约还有一万多亚美尼亚人,13座教堂。而这座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始建于1606年,1655年重建,建筑的风格混搭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风格。教堂内部以及博物馆都规划得很漂亮,文物也受到了良好的照顾,可惜教堂内部不能拍照。




难道这就是失传多年的,传说中KFC失传已久的同胞兄弟ZFC……异国遇兄弟,内牛满面啊。

(1)       鸽子塔

离开了教堂,我们来到了一个很古老的鸽子塔。鸽子塔上非常有规律地布满成千上百个密密麻麻的鸽子窝,为了吸引鸽子进入,还在有的鸽子洞里放了仿真的鸽子。鸽子塔不仅能提供鸽子肉,还能提供肥料。现在依然有鸽子,有的窝里还有鸽子蛋,做观光用。游客可以沿着塔里的楼梯盘旋走上顶层。




地上都是鸽子屎,整个建筑的味道不大好闻啊。

仰头拍照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炸弹袭击!


跑到鸽子塔顶层拍了这照片,下塔的时候,才发现团友都走光了,把我吓出一身冷汗。一个人在里面,别说有多阴森了,还有鸽子飞来飞去。

中午吃饭的餐厅,随后帖子会奉上这几天的美食。其实,伊朗真不算是美食之都,天天吃的东西都是那几样,不过很开胃,到现在还是很怀念。
完吃完午饭,我们即将进入伊玛目广场,早就在教科书上看到过这个广场的介绍,现在有点激动啊……



伊玛目广场,号称世界第二大的广场(世界文化遗产),第一名是我们的天安门广场拉。曾被称为皇家广场——始建于1612年萨法维王朝鼎盛时期,是阿巴斯一世迁都伊斯法罕后为操练和检阅军队、打马球而专门修建的。可以同时看到国王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以及阿里·卡普宫 。

这座占地面积超过8万平米的广场,中心是草坪、绿树、水池和喷泉,极目广场四周,精美的清真寺,皇宫,巴扎,一应俱全,真可谓萨法维时期波斯帝国政治,经济,宗教等文明集中体现。

为了让清真寺既与整个广场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又符合宗教的要求(壁龛必须正对麦加方向),于是,设计者非常‘特别’地让伊玛目清真寺‘歪斜’了,从外面看去,大门和礼拜堂不对称,成一定角度,大门正对广场,而整个建筑的轴心正对麦加。

伊玛目(imam) 原是阿拉伯语中的“领袖”。


伊玛目清真寺
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原义是领袖、师表、表率、楷模、祈祷主持的意思。逊尼派中该词还是如此。是伊斯兰教集体礼拜时在众人前面率众礼拜者。在什叶派中,伊玛目代表教长,即人和真主之间的中介,有特别神圣的意义,《古兰经》中的隐义,只有通过伊玛目的秘传,信众才能知其奥意。当代什叶派内部分为十二伊玛目宗、七伊玛目宗、五伊玛目宗、阿拉维派等分支。其中十二伊玛目宗认定从阿里开始,总共有过十二位伊玛目。第十二名伊玛目已经遁世隐没,但将复临人世,带来和平、正义和安定。

这个石缸的作用是在仪式的时候可以盛果汁给大家喝
站在图上对穹顶的深色地砖上拍手或跺脚,即可听到7次回声,且声音可以传到大殿的各个角落,甚至外面的门廊。阿訇站在这里宣读的时候,就可以把声音传到各个角落。

极致繁复的穹顶,真是败给伊朗的工匠了。



在墙角看见一段波斯文字,就问F这是怎么回事。他给我们讲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清真寺的墙砖非常的坚固,于是国王对监狱里的死刑犯说“要是有人可以把《古兰经》雕刻到坚固的墙砖上,就可以免于死刑。”有一个死刑犯站了出来,接受这个挑战,开始没日没夜地在墙砖上雕刻《古兰经》。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这位死刑犯刻着刻着,发现要在如此坚硬的墙砖上刻完《古兰经》简直要命了,自己放弃了挑战。但这段文字也被保存了下来。

在清真寺里遇见了一位阿訇,据说头山缠黑色头巾还是白色头巾是非常有讲究的。凡是戴黑色的,据说血统是可以追溯到默罕默德的。

市集入口前排列着整齐的马车,时间不够,只能看看了。

它与广场周围的其他建筑同时期修建,至今仍然是伊斯法罕经济活跃的标志,每日游客如云。据说,巴扎大门的壁画十分精美,描述了当时流行的占星术,还有当时阿巴斯大帝与乌兹别克人作战的场景。

清真寺旁的市集,市集也叫大巴扎。这是整个行程里唯一可以SHOPPING一下的地方了。可是,垫付了签证费,我就是一穷光蛋了。要开始在脑子里构思一下要向哪位大款团友借钱的问题了。



伊朗的地毯举世闻名,除了手工编织的地毯,就是这样的印花毯了。燃料是纯天然的,不会褪色。

橱窗里放着各种雕刻好的模具,真应该买一个回来的,太喜欢了。

各式的水烟壶,是玻璃的不好带,所以心里再痒痒也没买。

各种各样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使用的香料看起来颜色非常的鲜艳。买了两盒非常鲜艳的伊朗糖果,吃起来也非常的甜。
菜同学把我忽悠进了一个古董店,里面可以找到很多有历史意义的旧物。穷人拉选了四张有意思的邮票送给喜欢集邮的妈妈。

伊朗真不愧是中国的好朋友啊,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到处都是盗版的光碟,更夸张的是连机场都有。

伊朗的细密画也非常出名。在各种各样的物件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看了都头晕的图案非常的精美。视盘子的大小,价格也不一样。一个巴掌大的细密画盘子大概卖30美金。

这位老人在手工制作银盘

这块动物皮毛上印的是《古兰经》?哎 伊朗简直就是《古兰经》的世界,反正也看不懂,就当做都是《古兰经》吧%&¥#@*这一块只卖30美金,啊……如果我的500美金还在的话就带几块回来了。无数次的扼腕以后,想哭连眼泪都掉不出来了。

国王清真寺

也许你看到了它特别的地方了?对,它没有宣礼塔!这座清真寺起初是阿巴斯为来自黎巴嫩的长老Lotfollah而修建,后来成为阿巴斯的私人清真寺,因此才没有宣礼塔。与伊玛目清真寺不同,这里的装修是以柠檬黄色为基调,而不是蓝色。

壮观的穹顶的最顶上,是一个孔雀的图案。当阳光从穹顶四周的窗户里照进来,正好有一束光构成孔雀的尾巴,孔雀尾巴的方向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蓝色的旋转柱子,好美!

相机不够好,拍不到上面的孔雀,&*¥%の……最中间的地方真的有一只孔雀。窗户下面的一圈蓝色图案,是《古兰经》。

在阳光下,每一个窗户都好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广场西侧,是6层的‘高层建筑’,阿巴斯大帝(1587~1629)的皇宫:阿里·卡普宫。

我们去的时候,四周全是脚手架,在整修的二楼上的游廊是阅兵、观看马球的场所。非常遗憾,2层以上全部在整修,所以,我们不能登高望远,俯瞰全城,也不能欣赏那里精美的壁龛和雕梁画柱的音乐厅了。据说,阿里·卡普宫有一地道通向清真寺,皇族们做礼拜时无需抛头露面从广场上通过。


2010-9-19上传伊朗图片



这里是皇帝的音乐厅,四壁镂空着各种乐器的图案,据说这样可以让声音达到最好的效果。

好美啊 好美啊 好美啊!



里是我们吃晚饭的餐厅,餐厅的名字很特别,是根据《一千零一夜》里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的名字起的。入口处的门拴很有讲究,一边代表男生,一边代表女生。不同的门拴叩门声音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男性客人来就由男主人开门。如果是女性客人,就由女主人接待。处处体现着男女之别。

哪个代表男人,哪个代表女人,不用我说了吧,大家都明白的,哈。

这里最出名的是炖羊腿。啧啧,真是赞到想喊娘啊。。。


写游记是体力活,终于差不多要写完了,明天是最后一天了。



作者 阿斯卡尔 _ 王龙
关系我们表
姓名:
电子邮件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伊斯兰教 什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