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来伊朗正巧碰到什叶派穆斯林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安舒拉”节。下面请看百度百科:
“阿舒拉节”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为哀悼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遇难的重要纪念日。公元680年,侯赛因对当时的继任哈里发不服,与家属一行离开麦加,在行抵伊拉克境内的卡尔巴拉时,遭倭马亚王朝骑兵的追击,侯赛因一行全部战死。此日正是伊斯兰教历1月10日(阿舒拉日),什叶派认为侯赛因是殉教圣徒,这一日遂被定为该派的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什叶派穆斯林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从此,阿舒拉日便发展成为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纪念日。
由于伊斯兰教历比公历每年约少10天左右,因此,就公历而言“阿舒拉节”是不固定的。 656年,奥斯曼被刺死后,在麦地那阿里继任为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穆罕默德的亲堂弟,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帖梅的丈夫,是穆罕默德绝无仅有的两个在世的男性后裔哈桑和侯赛因的父亲,他所代表的党派叫做正统主义派(意思是天命和指定派),这派人坚决断言:真主及其使者在当初就明白地任命阿里为唯一合法的继任者,但是前三位哈里发诈取了他的合法的职位。 阿里把首都从麦地那迁移到库法,他撤换了前任者所任命的大部分省长,而且要其余的省长宣誓忠顺。他没有把叙利亚的长官穆阿威叶(伍麦叶族,奥斯曼的血族) 考虑在内。穆阿威叶现在以殉道的哈里发的复仇者的身分出现了。 在赖盖(现叫腊卡)南边,在幼发拉底河右岸的绥芬平原上,两军终于对垒了:阿里所统率的军队据说是由五万个伊拉克人组成的,穆阿威叶所统率的军队是由叙利亚人组成的。阿里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穆阿威叶建议用《古兰经》调停来解决争端,率直的阿里接受了建议。 哈里发指派艾卜-穆萨做自己的代表,穆阿威叶指派阿慕尔做代表。两位代表经过商议,达成协议:同时废除两位首长,这样为未来当选的哈里发扫清道路。依照长幼的秩序,在先由艾卜-穆萨站起来宣布废除他的主人的哈里发职务之后,阿慕尔却批准了穆阿威叶。 接受调解的原则,对阿里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灾难性的错误:这件事情使得他的很多追随者不再同情他了。这些哈列哲派(退出同盟者)是伊斯兰教最早的教派,当日他们被人称为哈列哲党。他们成为阿里的死对头。他们所采用的口号是“除真主的调解外,绝无调解”,发展成为四千人的武装力量。 在奈海赖旺运河岸上,阿里进攻他们的营房(公元659年),而且几乎歼灭了他们,但是他们又用各种名义重新武装起来,他们成为哈里发政府腰上的一根刺,直到阿拔斯王朝的时候。661年1月24日,阿里返回库法清真寺的时候,中途被哈列哲派的人用带毒的军刀刺杀了。 阿里被埋葬在在库法附近(今伊拉克的纳贾夫),后来,阿里的陵墓发展成为伊斯兰教十叶派的圣地之一。阿里的世俗的经历,实际上是失败的,但他死后,还继续发生一种影响,而这种影响仅次于先知本人的影响。朝觐者的群众,川流不息地去朝拜纳贾夫的阿里陵墓,以及在附近卡尔巴拉的他儿子侯赛因——十叶派卓越的圣徒和殉道者——的坟墓,而且整个十叶派世界,每年都在回历一月十日举行一次苦难节表演。这两件事都证明,对一个弥赛亚(救世主)来说,死亡可能比生存更有裨益。 公元632年由艾卜-伯克尔开始,到公元661年因阿里去世而告终的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哈里发帝国的共和时期。阿拉伯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的四位哈里发叫做“拉什顿”(正统派)。 661年,穆阿威叶在耶路撒冷僭称哈里发,成为第二个哈里发帝国的奠基人。穆阿威叶,提名他的儿子叶齐德做他的继任者,这样他就变成了一个王朝的开基创业者。世袭原则,从此被引入哈里发的继任制度中,以后世代相沿,从来没有被完全取消过。伍麦叶人的哈里发帝国是伊斯兰教第一个王朝。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帝国(661—750年)奠都于大马士革,取而代之的是奠都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帝国(750—1258年)。奠都于开罗的法帖梅王朝哈里发帝国 (909---1171年)是十叶派唯一重要的帝国。另一个伍麦叶王朝哈里发帝国,奠都于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从929年继续到1031年。 哈里发和伊斯兰教的关系,只是一位保护者的关系。他保卫这个宗教,正如欧洲的任何皇帝保卫基督教一样,他镇压异端,对外教人作战,扩张伊斯兰教地区,在完成这一切任务时,他都是行使他的政治权力。直到十八世纪后期,才有这样一种观念盛行于欧洲:穆斯林的哈里发,就是他们的教皇,他在宗教上管辖全世界的穆斯林。有一种轮廓不鲜明的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末叶,这种运动的名称是泛伊斯兰教运动,这种运动特别致力于促进统一行动,以对抗基督教列强。这种运动以土耳其为团结的中心,不适当地强调哈里发职务的世界性。 穆阿威叶建立王朝 661年穆阿威叶在伊里亚(耶路撒冷)称哈里发。自他即位后,叙利亚的省会大马士革就变成穆斯林帝国的首都,尽管这个帝国的版图缩小了一些。调解之后,穆阿威叶的股肱之臣阿慕尔从阿里派的手中夺取了埃及,但是,伊拉克宣布阿里和法帖梅的长子哈桑为阿里的合法的继任者。哈桑不久就让位给他的更能干的劲敌,而退居于麦地那,去度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弟弟侯赛因,在穆阿威叶任哈里发的期间,在麦地那过隐居的生活,680年,他拒绝承认穆阿威叶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的职位,伊拉克人宣布他为阿里和哈桑之后合法的继任者,他于是动身到库法去。齐雅德(穆阿威叶认的弟弟)的儿子欧贝杜拉是伍麦叶王朝的伊拉克省长,他在希贾兹到库法去的道路上沿途放了前哨,杀了侯赛因。侯赛因的妹妹和儿子,随着他的头颅到了大马士革,叶齐德把头颅还给他们,又带回卡尔巴拉,与遗体合葬在一起。为了纪念侯赛因的殉道,十叶派的穆斯林规定每年举行一次追悼会,回历正月上旬为哀悼旬,后来又发展成一种受难表演,着重表演他的英勇斗争和苦难的情节。这种每年一度的受难表演,分两节进行,前节于回历正月初十日,在巴格达郊区的卡齐麦因举行,这是纪念那次战争的,后节于正月初十日以后的四十天内,在卡尔巴拉举行,称为“头颅的归来”。 侯赛因的牺牲成为十叶派的起源,在这方面,他父亲的牺牲是比不上的。十叶派是正月初十日诞生的。从此以后,在十叶派的教义中,承认伊马木必须由阿里的后裔担任这一教条,就变得和伊斯兰教教义中承认穆罕默德是先知这一教条同等重要了。卡尔巴拉日使十叶派得到一个“为侯赛因报仇”的口号,而这终于成为推翻伍麦叶王朝的原因之一。在另一个阵营,逊尼派证明叶齐德是事实上的统治者。谁要追问他的权力从何而来,谁就成为叛逆,要被处死刑。伊斯兰教发生了重大的分裂,这种裂痕从来就没有填补起来。编辑本段“阿舒拉节” “阿舒拉”源出希伯来文,意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来历一月十日。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看做神圣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后来发展为阿舒拉节。 “阿舒拉节”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穆斯林为哀悼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遇难的重要纪念日。公元680年,先知穆罕默德的孙子侯赛因在卡尔巴拉被杀,此日正是伊斯兰教历1月10日(阿舒拉日),这一日遂被定为该派的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的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什叶派穆斯林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从此,阿舒拉日便发展成为什叶派穆斯林最重要的纪念日。
在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我和茶壶哥被突然对我们大叫的神经病老头吓得不轻,旁边的伊朗人马上过来解围解释那是个病人脑子有毛病不要害怕,然后一大群人就把我们围住了。纷纷掏出糖果和糕点给我们压惊。弄得那个不好意思啊!!然后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阿斯卡尔,好朋友。这下有中文导游了哈哈!!
z

这个水囊是为了纪念当时侯赛因的一个士兵为了给快要渴死的孩子取水但在路上遇到国王士兵的追杀,被砍断了右手然后他就用左手提着水袋,但是又被砍断了左手,接着他又用牙叼住水袋,但是最后还是惨遭杀害所以水也是红色的了,阿斯卡尔向我们解说到所以现在伊朗人很喜欢给别人倒水喝就是应为这个原因

在节日的这几天里伊朗政府会免费向民众发放三餐,还有茶水。真是很好,希望哪天我们政府也能在春节给13亿人民提供免费的食物就好了

韩国哥们领到了免费的午餐表示很幸福,穆斯林很好很纯洁

r然后我们和阿斯卡尔来到了他们的一个因该是穆斯林博物馆吧!给我们更为详细的讲解节日的来历古兰经以及他们游行口号的意义!和一些以往节日所拍的照片

还有很多来自法国英国的游客,阿斯卡尔极力的跟他们讲解使他们这些欧美人真正了解穆斯林,而非恐怖分子。

早上表演方阵向伊玛目广场行进,他们在节日这天会以表演的方式还原1400年前的今天侯赛因(默罕默德的外孙,也就是什叶派认为只有他才是继承哈里发的唯一合法人,包括前任两届哈里发都是篡权者。)一家72口遇害的悲惨遭遇,

他们所抬的小孩就是侯赛因的儿子,当时只有六个月大。快要渴死了但是国王的士兵非但不给孩子水喝还用一支三头的箭给射杀了,所以节日的第一天下午几乎全城的百姓都抱着自己的孩子聚集到清真寺,向真主祷告表示都愿意报自己的孩子送给侯赛因做儿子。

那些红色衣服的就是国王的士兵,正在用鞭子抽打孩子们,而且孩子们表示很渴和不给水喝,他们用这种方式再现那时侯赛因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和国王士兵(也就是逊尼派)的邪恶狠心,直到现在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任在持续,每一次 安舒拉节其实就是在这快要愈合的伤口上划伤一刀。

这些绿衣服的就是侯赛因家族的孩子们

他们不停的用铁链抽打着自己,以表示对侯赛因的相恋,在印度等地的什叶派人士甚至会把自己打的满身是血以表示自己的无限怀恋和悲伤。所以也叫血祭。

父母们把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带来了,已表示他们都是侯赛因的孩子

伊朗的秋色真的很美,把这悲惨的遭遇衬托的更加悲凉

路边到处都有免费的茶水糖果供大家食用,在这天他们也特别喜欢给小孩和外国人糖果,哈哈我们收获颇丰


这个女孩的眼睛里透露着无限的哀思


这些士兵自己有水但是看着六个月大的婴儿快要渴死了也不给水喝,因此什叶派人士对逊尼派的仇恨也就不难理解了

很多虔诚的信徒在头上敷上稀泥已示悲伤之情

女孩们喜欢的伊朗帅哥,警察

大家敲锣打鼓,这可对表示悲伤之情不对路

画中这两位便是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带领伊朗人民发动穆斯林政治革命推翻亲西方的伊朗国王统治的人)和哈梅内伊

这一天几乎所有人都聚集在了广场

什叶派都是宗教狂热份子,每天五次礼拜而逊尼派一周去一次清真寺礼拜就可以了。我想这也是逊尼派人多而什叶派人少的原因吧!(逊尼派大约占到了整个穆斯林信徒的90%。但在伊朗和伊拉克什叶派又占到了整个国家穆斯林的90%)

大家表演的都很卖力,这是出自内心的表演

这小姑娘很像俄罗斯血统,很漂亮

其实在伊斯法罕的人并不多,在德黑兰和什叶派的圣地马什哈德才能见到真正的人山人海一片黑压压的壮观景象

大家都把手放在胸前已示哀伤,有很多人真的在哭

人群正在向广场中心聚集,每一个方阵就是一个村或者是镇得代表。这要是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我肯定不敢往中间挤,更别说站在里面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了。人肉炸弹往往就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过伊朗的治安还是很好的

阿斯卡尔带我们登山了以前国王讲话的高楼上拍照


中午大家聚集在一起祷告做礼拜场面甚是壮观

你不是穆斯林永远不会明白他们心中那位安拉是如何的万能伟大以及他们毋庸置疑的虔诚



孩子们明显没跟上大人们的步伐

领头的这位就是当地的宗教领袖,那天我们有幸在阿斯卡尔的带领下和他面对而坐近距离的听他讲解穆斯林的教义并可以任意提问


这位爷是伊拉克什叶派精神领袖的儿子,地位待遇也是非常高的。能给他拍张照片着实不易

阿斯卡尔在用中文给我们讲解1400年前侯赛因一家悲惨遭遇的细节,应为有电视台采访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中国人觉得有点拿不出手,想让旁边的两个日本人站到我们中间冒充一下。可鬼子不愿意,其实他们站在我们中间也会被一眼看出来,日本人长的真的很猥琐
,

阿斯卡尔很认真费力的用中文给我们讲解

伊朗的宝宝真的很可爱

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当他们得知我这是第二次来伊朗了,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我觉得伊朗很漂亮人民很淳朴我很喜欢伊朗的食物等等最后我道出了实情伊朗的女孩很漂亮,哈哈!!那条黑色的围巾是一个伊朗人送我的,他带着它参加了五年的安舒拉节所以很重要然后送给了我,太荣信了


最后我们几个外国人和阿斯卡尔以及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一起吃午饭饭,椰枣炖牛肉甜甜的说实话很不喜欢
